随着新能源汽车和电化学储能的蓬勃发展,锂电池的装机容量与日俱增。然而,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电站事故频发,引发人们对锂电池安全性的关注。其中,最危险的因素是锂电池的热失控。在这种情况下,锂电池有哪些不可忽视的热失控问题?让我们与 Grepp 的技术人员一起了解它们!
一、锂电池热失控原理
阶段 1:125°C,热失控的开始。 SEI膜发生反应分解,SEI的分解使负极暴露在电解液中,促使电解液与负极中的锂发生反应并产生气体。
锂离子电池火灾隐患及热失控条件研究
第二阶段:125~180℃,电池内气体释放和温度升高加速。此阶段产气速度加快,正极材料分解,如:LiCoO2分解生成O2。锂盐也会分解,如LiPF6分解形成LiF和路易斯酸PF5。路易斯酸在高温下与电解液发生反应,产生大量气体。
第 3 阶段:高于 180°C,发生热失控。在这个阶段,正负极材料与电解液的放热反应和电解液的分解反应速率急剧增加,电池内部温度也相应急剧上升,泄压阀打开或引起自燃.
2.锂电池热失控的原因
1)机械滥用,如挤压、碰撞、针刺等,会使锂电池(电芯)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,隔膜被破坏,正负极短路诱发热失控。
2)热滥用,锂电池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工作。整个过程的主要热源有:外部高温环境、极化热、反应热、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分解热。
3)滥用电力,锂电池过度充电导致活性物质结构破坏,电解液分解产生气体,电池内压升高。此外,还包括过放、高倍率(超规格)充电等。
车用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综述
3.锂电池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热失控机理
1)低温:危险因素主要来自负极侧析锂和锂枝晶的形成。
2)常温下:危险因素主要来自极化发热(欧姆极化、电化学极化等),或高倍率充放电时的发热。
3)高温下:风险因素主要来自材料失效,包括:SEI分解、隔膜收缩等。
4.锂电池热失控的预防措施
1)设置安全阀,但需要严格控制安全阀的压力值范围。
2) 安装热敏电阻,防止电池过充或短路。
3)BMS精准热管理,在电池使用过程中采用水冷、风冷等方式对电池进行冷却。
4)电解液中添加剂的使用降低了电解液的可燃性。
5)提高SEI成膜质量,如:在电解液中加入LiCF3SO3,使SEI中有更多的无机成分。
6)防止正极材料与电解液发生反应,如在电解液中使用添加剂或正极材料的涂层。
7)提高膜片的熔点,如:在膜片的两面镀上一层陶瓷层。
8)规范锂电池的使用,减少或消除过充过放等人为因素。